
布拉格十月的一场选举,伦敦一纸撤销指控的声明,正悄然撬动全球战略格局。
“有美国这样的朋友,谁还需要敌人?”欧洲理事会前主席图斯克的这句感叹,如今正回荡在美国与盟友的交往中。2025年9月,当特朗普要求欧盟等国对华加征高达50%到100%关税时,加拿大人先选择了“反水”——面对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征收75.8%的反倾销关税,这个美国邻国迅速转向寻求缓和。
美国主导的西方对华包围圈尚未形成,裂痕已现。捷克亲华派胜选、英国撤销“中国间谍”指控、西班牙公开寻求对华友好,这些事件共同描绘出美国同盟体系的真实面貌:各怀心思,同床异梦。
01 美国同盟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
特朗普政府的“美国优先”政策继续加剧美国与盟友间的利益分歧。2025年初,特朗普政府对包括欧盟在内的多个盟友加征关税,试图构建反华经济联盟,但结果适得其反。
欧盟内部在对华政策上存在明显分歧。法国和德国担心汽车和机械出口遭受中国反制,意大利担忧农产品出口受损,比利时则在能源领域仍依赖俄罗斯,无法承受与中俄同时对抗的代价。
美国要求盟友在对华政策上服从其战略利益,却忽视了这些国家与中国深厚的经济联系。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,2024年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投资项目数量达到199个。
美国对盟友的背叛行为进一步削弱了其号召力。2021年,美国突然宣布成立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(AUKUS),使法国与澳大利亚签订的巨额潜艇合同泡汤。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感到“背后被捅了一刀”。
美国对欧洲政要进行大规模窃听,从阿富汗撤军时对盟友不管不顾,这些行为都损害了盟友对美国的信任。
02 中国历史上的“以夷制夷”智慧
中国历史上应对多重对手的战略经验丰富。从春秋战国时期的“合纵连横”到三国时期的“联吴抗曹”,古人早已认识到孤立主要对手、分化敌对联盟的重要性。
战国时期,秦国面对六国“合纵”抗秦的局面,采用张仪的“连横”策略,通过远交近攻、分化瓦解,最终各个击破,实现统一。
这一策略的核心是认清敌方联盟中的利益分歧,拉拢可争取的力量,孤立最主要敌人。
汉朝时期,汉武帝一方面北击匈奴,另一方面派张骞出使西域,联合大月氏等国共同对抗匈奴,开创了“丝绸之路”的合作模式。
中国古代的“亲仁善邻”思想也为分化对手联盟提供了智慧。《论语》强调“和为贵”,《孟子》主张“仁者无敌”,通过善待邻国、建立共同利益,自然能够削弱敌对联盟的基础。
03 三国智慧:分化对手的现代应用
三国时期,诸葛亮在《隆中对》中提出“联吴抗曹”的战略,与战国时期的“合纵连横”一脉相承。面对强大的曹魏,蜀汉与东吴通过联合,不仅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,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。
诸葛亮的外交智慧在于认清主要威胁,不与所有对手同时为敌。
2025年的今天,中国面对美国及其盟友的围堵,可借鉴这一智慧。欧盟与美国的关系正因“美国优先”政策出现裂痕。
特朗普重返白宫后,对欧盟加征关税,威胁“不配合对华施压就摧毁欧洲汽车业”。这为中国提供了分化美欧关系的战略机遇。
中国可通过扩大市场开放,深化与德国的经贸合作。德国车企35%的利润依赖中国市场,这一经济利益可转化为中国的地缘政治优势。
中国应主动建立与欧洲国家的双边对话机制,如法国马克龙秘密致电北京请求出席93阅兵,表明欧洲国家有独立于美国与中国交往的意愿。
04 唐朝怀柔与“一带一路”的包容性战略
唐朝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鼎盛时期,与其包容的民族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密切相关。唐太宗实行“爱之如一”的民族政策,吸引各国使节、商人、学者来唐。
唐代的开放包容使其成为世界文明中心。
这一历史智慧对于今天中国化解美国围堵具有重要启示。美国试图组建封闭排他的“小圈子”,而中国推动的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,展现了开放包容的胸襟。
2025年,尽管面临美国压力,匈牙利和塞尔维亚多次在涉华问题上力挺中国,联合国大会上上百国支持中国议案。这源于中国提出的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和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建设基础设施,解决贫困问题。
中国不寻求意识形态输出,而是倡导文明对话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“和而不同”思想,为不同文明和谐共处提供了理论依据。
05 远交近攻:地缘战略的现代应用
战国时期,秦国采用范雎的“远交近攻”策略,对远方国家保持友好关系,集中力量征服邻近国家。这一战略使秦国能够避免多线作战,逐步扩大领土。
“远交近攻”的核心是分化对手,避免四面树敌。
在当前国际环境下,中国可运用这一智慧,区别对待美国的不同盟友。对于日本、韩国等美国在亚洲的紧密盟友,中国可加强经济合作,淡化安全分歧。
对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经济上依赖中国的美国盟友,中国可通过经济手段使其认识到追随美国对抗中国的代价。
加拿大在受到中国反制后,迅速转变对华政策就是明证。
对于欧盟这样的重要力量,中国应支持其战略自主。法国总统马克龙曾高调宣称“北约脑死亡”,试图推动欧洲战略自主。
中国可积极支持欧洲的“战略自主”主张,削弱欧美战略一致性。
06 以柔克刚:软实力与共同发展
中国传统文化强调“柔能克刚”、“上善若水”,认为温和包容的力量最终能战胜强硬霸道的力量。美国试图通过施压要求盟友选边站队,这种强硬做法正引起反弹。
中国反其道而行之,不强迫他国选边站队,而是倡导共同发展。
2025年4月,当特朗普对华加征高额关税后,中国没有急于跟风“打口水仗”,而是用市场、技术和开放的姿态应对。
这种自信从容的态度,使中国在国际博弈中占据主动。
中国持续扩大开放,为各国提供发展机遇。西班牙发布《2025-2028外交行动战略》,明确要与中国携手推动双边议程,深度发展良好双边关系。
即使在特朗普对全球挥舞“关税大棒”的背景下,中国与日韩、东盟举行10+3会议,各国都表示要联合应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,维护多边贸易体系。
中国不寻求霸权,而是专注复兴,经济虽有波动,但制造业和新能源出口强劲。这种以自身发展吸引合作伙伴的战略,正是中国传统智慧“修文德以来之”的现代实践。
慕尼黑的工程师仍在调试中国机床,波尔多的酒庄庄主继续签收人民币汇票。这些日常商业活动比任何地缘政治宣言都更能定义未来国际格局。
当德国车企利润的35%依赖中国市场,当法国电力公司寻求中国核电技术,这些经济现实正悄然重塑盟友对美国的忠诚。美国拉拢日本、荷兰限制对华芯片出口,但荷兰阿斯麦公司却警告:完全切断中国市场将导致欧洲芯片业萎缩。
历史从不重复,但总是押韵。中国五千年的兴衰更替,早已写满了联盟聚散的秘密。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——这是中国古人的智慧,也是国际关系的永恒规律。
股票配资官网开户,本地配资公司,线上股票配资炒股门户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